萧娴所书《清平乐· 六盘山》
毋庸置疑,在中国现当代书法史上,萧娴是非常杰出的一位书法家。
作为女性书家之翘楚,萧娴先生的书法风格,超越了惯常对女性书家书写风格的审美期待,不以优美秀丽名世,而独有伟丈夫气。康有为对萧娴有极高的评价,对其临写的《散氏盘》,大为赞赏,题诗相赠,称赞她“雄深苍浑此才难”,又推许她将会成为“卫(琰)管(道升)”那样的女性书家代表人物。的确,萧娴没有辜负康公的期望,以古朴天成、雄强豪迈的书风独领女性书家风气之先。
此帧《清平乐· 六盘山》是萧老作品中的佳作,同样是厚重、拙朴、大气书风的代表。观其笔法,多用圆笔,起笔逆锋,收笔回锋,中间运笔遒劲沉着,生涩有力;墨色变化虽不像行草书那样极具变化,但细细品来,枯湿浓淡,兼具其中;字法严谨,多从小篆中化出;章法上,恪守传统,字距较近,行距较远,行列分明,疏密合宜。落款处留白,省却年号和姓名,以两枚印章收尾,不拘一格。通篇气息贯通,上下左右,顾盼呼应,浑然一体。
分析萧娴书法的独特风格,应考究其取法与渊源。她取法高古,以“三石”为宗。三石者,《石鼓文》、《石门颂》、《石门铭》是也。《石鼓文》,是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中时间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,其字体多取长方形,体势整肃,端庄凝重,笔力稳健,充满古朴雄浑之美。《石门颂》,为摩崖隶书,东汉时刊刻,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,体势瘦劲开张,意态飘逸自然,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。通篇字随石势,参差错落,纵横开阖。《石门铭》是北魏著名的摩崖刻石,其点画圆浑厚重、古朴浑穆,结体左高右低,跌宕起伏,端严而奇肆。“三石”在书写节奏、线条、用笔等方面都十分接近,萧娴深得“三石”堂奥,将三者融会贯通,形成了点画纵横驰骋,外放内敛,大气磅礴的审美风格。
萧娴先生不仅精于书写,而且善于思考书法理论问题。她指出,“楷书是从篆隶而来。篆是圆笔,隶是方笔,圆笔方笔都掌握到了,不论改写楷书、行书或草书都不难掌握了。”这一观点,是为篆隶正名,让书法家更加注重篆隶作为中国书法发展源头的重要性。时下,众多书法家偏爱行草书而忽略篆隶,认为只有行草书才是抒发情感的最佳形式。认真领会萧娴先生的观点,亦可对时下的书风产生新的思考。
萧娴先生为人率真、品质高洁,以九十五年的书法人生诠释着她对于书法的不懈追求。其为人为学,让后学无限景仰与追随。
作者简历
白锐,女,文学硕士、美学博士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。书法作品获第二届草书展三等奖。专著《唐宋〈兰亭序〉接受问题研究》,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。